Chp 3.1 学术还是工业 (连载中)

Academia or Industry?

在那段时间,我被很多人问起这个问题。所谓 Academia 是学术界,而 Industry 是工业界。在学术界,以后的道路是:

  • Assistant Professor
  • Associate Professor
  • Professor Professor
  • PI (Principal Investigator)

一个学术界的人的理想:获得终生教职,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耕耘一辈子。培养自己领域的种子-本科和研究生;带领博士继续从事该方面的工作-也就是博士后;带领 Lab 发表文章,申请各类基金发展壮大实验室和业界影响力;到世界各地做 Invited Presentation;邀请同样领域的教授串门,如 Fujimoto 和 Izatt 教授一样,皇皇巨著,著作等身,最后成为该领域独一无二且最具有话语权的学者、专家。

而工业界,是比较不那么理想的。而且硅谷的工业界和其他地方的工业界,还存在天壤之别,尽管学术上也是存在,但工业界的差距更大,牵扯到的人更多。会有报道和新闻说华为会慢慢边缘化那些能力渐弱的「中年人」,比如三十五岁,生活重心不再完全以工作为主的职员。但我自己并没有经历工业的「洗礼」,只能说各有选择然后为其负责。在书店翻到一本书,吴军博士的《见识》,我觉得就很没有见识。书中提到,年轻人不要以工作的薪资高低作为最重要的,来判断第一份工作的标准。应该以「第一份工作对自己的成长有没有帮助」作为标准,到这里我觉得吴军博士说得很对,但接下去就有意思了。书中继续讲道,那么在后期获得大量经验以后,薪资水平肯定会像指数函数(此处是我的举例)那样增长,接着在北京买房就不是大问题了。令我错愕的是,都到这样的觉悟了,怎么还以买房作为一个很了不起的工作目的?或许吴军博士的受众,正是这样的人;这样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知识分子」,只是说受众喜欢听的话,然后把钱赚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章的篇幅来剖析和回答。第一部分是 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也就是我所在的领域,的深潜。各个小组的前世今生,和以后壮大的可能性,也方便以后师弟妹们找实验室、教授,我也百分之八十地认同所谓的 Networking ,sometimes it works。第二部分,是我生活在硅谷的朋友们的故事和我作为旁观者的经历,描述这样一个普通人会好奇的硅谷公司。而最后一部分则是学术和工业结合的思考。

先说我的选择,目前是学术界。博士一年级的想法依然没有改变过:看着自己搭建的 OCT 变有用。有点「世外桃源」的理想主义者,又说「桃花源记」最后一句「后遂无问津者」,是作者可能想表达「竟然没有人真的愿意相信桃花源的存在」。

OCT in the world

我所在的领域,也就是 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自 1991 年在 Nature 杂志上发表之后逐渐在高分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崭露头角,前十年的 OCT 系统按基本原理来分,主要分为 FD-OCT (Fourier-domain OCT) 和 TD-OCT (Time-domain OCT);TD-OCT 由于其速度等局限性被主流抛弃;再细分有 SD-OCT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和 SS-OCT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也是目前主流的研究方向;其中另辟蹊径的一条路是 FF-OCT (Full-fi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它粗略地讲,跟 TD-OCT 靠一点边,但是是结合白光干涉和显微照明的一种面成像技术。当我们说一种技术的优点时,它必然有其缺点,所以需要权衡利弊,针对目标样品成像来选择成像技术。

从刚刚踏入这个领域到现在的文献库可见一斑。我试着用 VOSviewer 制作文献关键词分析图。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我用 EndNote 管理参考文献,从 EndNote 里面可以导出自己文献库的 txt 文件,如下图,

接着打开 VOSviewer,进行下面的导入,

就能得到很多颜色的泡泡的文献「光谱」,

可以看出主要的成分为红色标注的 FF-OCT 和 SD-OCT。从 2012-2016 我的主要工作中心在搭建和优化 FF-OCT 系统,而后是搭建实现「对胚胎成像」友好的 SD-OCT 系统。


在自己找各个小组的时候,基本上根据看过的文献中「谁的名字出现的多」这样的印象来搜索小组网站,然后找到 PI 邮箱写自荐信。我记得那是非常 tough 的过程,常常害怕自己写错信件,比如给某个英国小组写的邮件中出现了为了讨好德国的小组而写得德文,会很尴尬1

看吧,你又不了解我们组,还想过来,没门儿。

一些 Pi 年事已高,成为实验室吉祥物,所以你发自荐信给他可能用处也不大,根据我的经验,给处于 Assistant Professor 的第七年左右的人发邮件得到的回复会很快;Associate Professor 其实也很快;Professor PI 本人,特别是该领域特别厉害的,什么创始人之类,就不要抱有很大希望了,通常他们的组会特别大,就还是找第六七年的 Assistant 和 Associate 为主。经历过这些之后,我用 MindNode 制作了一幅我脑海中的 OCT Group 关系图,

国际上取得重大进展且推动行业脚步的研究组主要有:

其中对全场OCT研究时间最长的是 Laboratoire Charles Fabry 的 Arnaud Dubois 教授所在的实验室。

国内 OCT 研究机构有:

  • 台湾逢甲大学
  • 清华大学的薛平教授工作组
  • 天津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高万荣教授工作组
  • 华中科技大学付玲教授工作组
  • 浙江大学丁志华教授工作组

在图谱中,有些人是在某个实验室毕业的,比如 Facebook Choma 教授,而很多人都在 Fujimoto 实验室交流过,是访问学者或者博后。例如南京理工大学高万荣教授曾在 Duke Univ. Izatt 工作组访问过,最后附上一张 Izatt Group 的照片,

这只是我脑海的闪现,不足之处望大家补充。


到近五年,OCT 原理性的发展很少,大部分在应用和与其他技术的交叉。在应用方面,华盛顿大学的 R.K. Wang 首次展示了 OCT 对人脸成像的结果,当然用到了性能很高的工作站来处理庞大的数据;在内窥成像方面,Wellman center 的 Tearney Lab 是最权威的,文章的创新点大多在探头的设计上;FF-OCT 的领域,是法国组最佳,跟商业结合的也很好,我申请的那几年已经商业化了。与其说,哪个组前景好,不如说你能给实验室带来什么,和实验室能给你带来什么。

Faculty position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You are smart but not Stanford smart.

如果选择了学术界,那么 Faculty Position 就是职业生涯。在哪里找到 Faculty position,尤其是 tenured faculty position 更是难上加难。我认识的一个非常聪明的 Yale Ph.D,目前在 Stanford 做博后,想着可以留下来,也就是在 Stanford 找一个 Faculty position,但是他的导师说出了如上的话,Stanford Smart。是的,所以我就自知之明的留在了母校。

  • Networking

最好的 Networking 实力当然是发表的文章,基本上评奖、教授职称,都是靠文章说话;其次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现场套磁;

在我的领域,除了自己的官网,有很多小组也会在 OCTNews.org 这个网站发布招博士生、博士后或者相关职位的信息,相信其他领域也是这样。比如近期 Drexler Lab 在招募博士生:PhD student position in quantitative multimodal optical imaging at the Drexler Lab

除了自身文章水准之外,现在美国高校还要求自带基金进学校。例如前面的小丁,被很多高校通知说希望有基金引入本学校。到这里,我就并不了解美国的情况了,只是说尽量在博后期间找基金,也是为以后铺路的方法。在国内,像我这样的首先努力申请「青年基金」,把它作为实际的可操作的目标,我认为比较「老实」。

  • And then?

成为 Faculty position 之后,其实并不太惊喜。我觉得目前阶段,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薪水都跟你的付出不成回报,每天除了正常的教学,还要继续研究和做实验,申请基金,购买仪器,发表文章,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力,招募更多优秀的人。这可能是一个良性循环有可能是恶性循环,学术圈更有着锦上添花的意味,基金是不会「雪中送炭」的,基本上来讲。

我们可能低估了医生的收入,同时高估了高校老师的收入,尤其是青年教师。但换句话说,你不能刚刚三十岁,就想享受别人五十岁得到的成果,积累就是花时间和精力的。最近一次见到 Choma 教授,得知他要已经入职 Facebook,而另一个教授也正在迁移自己的实验室到一个美国中部的大学。种种的迹象也在暗示学术圈的无可奈何,这么多卯足了劲生存在实验室的顶级学者们,何去何从,不得而知。

  1. 我并不会德语,只是当时在修两个学分的第二外语课。

Comments

So empty here ... leave a comment!

发表回复

Sid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