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the grind 写在青年基金申请之后

  • MilkShake 定理第一条:反正是要做,就先不要问为什么了,等做完再去感受为什么。

好像是要写基金

一年前的三月刚刚入职,折腾了一圈回到舒适区内确实舒适。也恰好错过18年三月初的青年基金申请日期,我也不是那种会在七天里完成一份申请书的人,即使可以我也会觉得交不出去。我给自己设置很多规则,比如只有自己觉得满意才能交出去,如果不满意那就不要申请了,是另一种形式的浪费时间。

入职后似乎知道了应该申请哪些基金,国家的、省的、学校的。噢,对了,第一份申请书是学校的启动基金,我还是按照我的标准来写,交报告的时候要签字,对方根本没打开看直接签字,我笑着说了一句,这都不看的吗?老师说启动基金自己把关类似的话。还是带着学生的思维,希望有人给你一个分数,或者给你一些建议,让你成长。不是这样的,愿意给你中肯建议的人,要珍惜。

一圈老师问下来,大家说最重要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也是评职称的必备材料),省基金也可以申请,但是如果国家基金中了就不能参评省基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设置,也不想去思考这个问题。好吧,那就是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嘛。

如何写基金

  • MilkShake 定理第二条及其引理:做事情之前定计划
      • 2.1 拆解任务
      • 2.2 容易的闲暇时间做
      • 2.3 需要脑子的黄金时间做

18年上半年我写好了实验室系统的用户界面,非常有水平的低分飞过教师资格证的四门考试,播客也有条不紊的进行,时间不是我的。只能说我有尽力平衡我喜欢的和我有责任的事情。

试水「重大专项」

实验室接到一个医院合作的提议,让我来写重大专项中 OCT 部分除了引言外的正文。整体看了一下,不太费神的是特色与创新之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好玩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基本上字数不算多,很多东西只要认真写一次,以后可以在这基础上修改。然后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这些是乍看上去不知道逻辑在哪里的词。似乎研究内容跟目标也差不多啊,研究方案跟研究内容也差不多啊,非常困惑。

这时候我觉得我要去找巨人了。首先找到左超师兄,左师兄发给我他的青年基金,给了一些建议。我看了大神的本子,望洋兴叹,我想我也需要接地气一点的申请书,于是我找到了我的大师兄,哈哈,顺便问了几个申请方面的问题。大师兄的本子就是那种我们普通人能写得出来,要好好措辞、交叉支撑和反复斟酌的申请书。去年的五月也是我恢复健身的时间,好消息是快一年过去,我减去了很多很多脂肪,也在健身房认识了几个老师,其中就有学术和健身为生活重心的韩老师。和她们见面吃饭的时候,先等她们聊完各自孩子的琐事,我问起了基金哪部分怎么写。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韩老师说技术路线一定要写得非常细和理论学术性强,抒情的部分放在引言。最后她还说你写好了,我帮你看一下。我心里一直很感激。因为设想一下,如果别人问我基金怎么写,我把基金交给他就完事了,不太会说这啊那啊,我帮你看啊。巨人之所以是巨人,是有原因的。

再回到这个「重大专项」。其中韩老师说的技术路线部分之重要,是要画一个项目总体方案图来总领技术路线的,这时候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毛病又出现了:我用什么软件来画技术路线图会最精美且达意呢?我又整理了一通,录制了一期名叫Behind the Paper的播客,在绘图工具那个小节有简单介绍面向学术写作和工程应用的绘图软件,也就是「画原理图表示运行机理」。当然越画越绚丽的三维示意图,看上去非常直观且能看见光路走向和「拟物风」,有熟知的读者可以来信交流。直到现在我使用的都是 eDraw 里的模板画流程图和技术路线图,用外部导入的光学元件库,来画表示运行机理的示意图,比如说:

这是一幅运行机理示意图

这是一幅技术路线示意图

不过这两幅图都是当中的草稿,可以分享出来看。

画完技术路线图,整个思路就算走过一遍。对照着路线依次写出来具体方案,再回头写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一个反推的过程。再回过头理顺思路,尽管当时我还没有十分厘清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具体技术路线,但好像看着是那么回事。第一次正经写基金的经历就此告一段落,也没有详细修改,我以为会得到一些反馈,也没有。

准备

时间早就被安排成线,上面有远古人扣的很多结。

2018年深秋在文章被接收的当下,我想是要正式开始写青年基金了。根据MilkShake定理第二条第二款:容易的闲暇时间做,我在这样的时刻问师兄和学校群里找了基金的空白模板,包括预算说明书,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还有参与人模板。正文当然是最重要的部分,要找个心情好动力足的时间开始,而预算说明书和参与人信息我立刻就写完了,到最后也没有大的改动。在我一次次看着「报告正文」这四个字无从下手之时,学校组织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的报告。我认真的拿出 Notability 开启录音模式,记下来要点,而且我听了两次,结合这两次同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的报道,「好像也没那么复杂了」和「似乎基金确实有深层的思路在里面」以及「我有点像古代进京赶考八股文的书生」,一个混合且复杂的感受,在后面的崩溃时间里,第三个感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前面的录音,我一次也没有听,感觉播客和干货很难融合。最近认识了一个B站做视频的大二学生,他的视频既新颖又有创意,总体来说好玩好看有意思。我对他搭建简易装置来可视化HomePod音箱效果的那期印象非常深刻。他在其中一期视频中说,「做视频其实不是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而是前期思考,中期拍摄和后期剪辑。」后生可畏。

准备包括设想你最终交上去什么内容的申请书?这些内容最重要的是哪部分?其他部分如果不足够重要能不能换?这些内容够不够创新、是不是富有科学性以及是不是符合青年基金批准的要求?用什么来支撑你提出的想法?这个过程你大概一个字也写不了,就是某个健完身之后放空地想, 否定,想,都定,再想。这是所谓的找寻灵感,而我觉得获得灵感的方式是等它来找你。在利器的这一期,我有列下获取灵感的方式。这次的灵感主要来源于与一位老师的闲聊,他问我想写什么,当时我是不清楚的,他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我脑子一转觉得,倒是个方向,再结合我刚刚当硕士生时候研究过的一个小课题,至今还没有人做过。灵感不是你面对 word 上闪动的光标看半天,需要主动表达和得到反馈的反刍过程。

行动-初稿

  • MilkShake 定理第三条:Deadline 自己定(通常会提前很久),且一定要完成。

已经到圣诞节,是要开始动笔了,元旦要陪家人出游,于是我希望自己能在2018年12月30日把初稿完成。首先打开准备阶段画好的 MindNode 段落结构,大概列出每段要讲的中心内容。有了中心,内容还是比较好补充的,那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的书一直放在手边翻阅,因为对医学的术语不足够熟悉,需要确保写下来的东西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起码不能有破绽。立项依据的作用是开始讲一个故事,你提出的就是这个故事应该顺其自然往下走的内容,好比 iPhone 4S 去掉键盘之后你会觉得,对啊还要键盘干嘛?立项依据的这个部分还有一个技术点,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和引用。我在上面所说的同一期播客介绍了我用的 EndNote,在 EndNote-Edit-Output styles-Edit nature(一个例子,自然杂志引用格式)里,citation 表示在文章内出现的格式,比如上标数字还是上标数字加括号,例如:

Bibliography 是文章后一条文献的内容,卷、期号等,例如:

此处也可以参考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一文加上 J,M,D,B 等。

第一部分很难写,立项依据很考验个人的文献阅读量和质,还要总结出来,我初稿没有做总结,我就把我认为有需要的所有文献都列上去,修改的时候在精简加工,对列上去就行。这部分工作如果跟博士阶段有重合,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第二部分,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基金委给出的模板写了: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我一边写,一边回头看基金分享经验的报告和其他年轻老师的基金,看看他们都是怎样的思路写续故事。说实话,有些人的能看懂,有的云里雾里,关键结合自己的想法立体地建立骨骼框架,一点点的填补血肉,而且要注重平衡和整体性。cmd+tab 来回切换页面,看看写写想想。

在第三部分,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这是之前韩老师说的要写得越具体越好。其实这部分对实在搞科研的人来说比较好写,就是具体怎么进行项目的实施和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从光路开始到采集信号,再到算法重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可行性分析就是你提出的方案,它在各个方面有原理、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支撑和基础吗,反复问自己每一个流程是不是真实可行,列举和总结出来。

第四部分,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总结和提炼,反复拿捏新问题新方法,老问题新方法还是新问题老方法。

第五部分,年度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列下时间线。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大体是之前写重大专项复制过来的。但是,如果基金申请书有哪一部分是完全复制粘贴的,那肯定是不对的。时刻想着中心点,围绕中心点去阐述研究基础,你做过的东西并不是每一个都很好的支撑现在的想法,也不是研究过的东西越多越好,刚好戳到痛点即可,然后反复戳,哈哈。

在2018年12月30日的下午四点,我的初稿就这样完成了,回家洗澡休息看了一部电影,忘记了名字,第二天跟家人出游。这个阶段,I’m done.

MilkShake 定理第四条:完成了,那就先忘了吧。

第二稿

一晃就是一月底,我不想记起基金,直到学院组织了校内评审。一个慵懒的周六,我接到电话,说,好,20分钟之内赶到!院长跟我讲了修改意见,然后我就愉快的去德基玩儿了。刚到德基,接到韩老师的电话,说帮我看完了基金什么时候约了看修改意见,但是她下午开会,我说那我就找个咖啡店先语音视频吧。于是我坐在德基 GreyBox 听她的建议。韩老师用 word 修订模式,修改的非常非常认真,由于时间不够,约了晚上在她办公室再帮我讲讲。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她引导我把模棱两可变成一针见血,原本模模糊糊的话语被她一拎就和盘托出。包括早晨学院的修改意见,在标题的措辞和对仗上还差一些。当下,我一点儿都不想修改,我希望我可以谨慎对待这些评论,充分利用这些评论。但根据 MilkShake 定理第三条,我定下在农历春节之前完成第二稿的计划。

学校已经放假,我自己呆在屋子里,建立了一个周杰伦第一到第五章专辑的列表并且随机播放,如数家珍的陪伴不会打扰到我的思路。既然韩老师的版本改动非常大,那我就从错别字和病句这些容易的下手,再到需要一针见血的地方,再到换掉一整段,一边修改正文一边也修改 MindNode 的脑图,一通整理我把新的脑图发给韩老师,她又给出一些建议,来回两次觉得梗概基本上完善了,又到了修修补补的过程,跟上面的 cmd+tab 来回切换类似。写着写着会容易放飞思路,你要把自己再抓回来,时常看看我到底表达的是什么,而不是韩老师说啥我都改。

到了大年二十九,基本上改好,我想把基金打印出来看。这一天全南京的打印机似乎都放假了,我跑到了水游城附件也没有找到打印店,回来去了高老师办公室,并且给他留了一份,请他再帮我看看纸质版。第二天下午,也就是大年三十,我就回家过春节了。回家我把纸质版给我爸妈,说你们反正也没事做,帮我看看错别字吧,于是有了这篇文章,他们看得很认真,认真到其中一个人看的时候对另一个人讲,你把电视关掉。给一个机会让家里人了解你在忙什么是重要的,有一种参与感。他们给的意见很好,我都采纳了。

第三稿

除了国家基金,我还申请了其他的,所以把自己弄得比较疲惫。确实想乘着年轻抓紧时间,即便如此,在春节期间还是做了三期播客,探访了几家咖啡店,因为发低烧而在家歪着看了很多书,喜欢做一件事会不自觉的去做,没有逼迫感,越来越从容了。在财务极简这期播客,我拿基金的框架去研究个人财务问题,建立了 Home Inentory,to be a person,应该每个方面都懂一点,在专和广两个方面找到平衡点,不然人生有点无聊。写基金也是这样,在很多时候创新点就是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产生的火花。

春节尾声到开学之前,把第二稿拿出来再浏览,时常碰见错别字和病句,感叹自己的粗心,不断搜寻和突破自己的上限和边界。觉得正文似乎没有改进的空间了,我开始在基金委的网上提交和生成草稿来看格式问题。这个阶段的琐碎令人生厌,但我深知格式跟内容同样重要。这几个点是我经常修改的点:

  1. 参考文献的格式
  2. 题图和文中的对应
  3. Word里图片位置
  4. 标题对仗和对应
  5. 小标题下内容字数均衡
  6. 错别字和语病
  7. 附件的压缩问题

做学问和写文章的区别在,前者你如何制作一道美味的菜,而后者是你怎么端上餐桌,盘子周围是否洁白无暇,盘子的热度是否刚刚好。我在看 Netflix Final Table 的时候,主厨们就是在各个细节比拼用心,于是能看得见 Final Table 的主厨们摘星星的野心。当然我喜欢 Oops! I dropped the lemon tart那样「精致」的随意,一种抛弃循规蹈矩后的艺术呈现,但你知道评审专家的口味吗?

“My job is to make her happy”,Michael 同学在实验室对我说(这里”her“指的是当时的导师。)

“Of course, make her happy”,我想,“yep…”

  • MilkShake 定理第五条:有野心的主厨会考虑顾客的感受

无限修改

在连续睡眠不足的几晚和白天三杯咖啡的刺激下,身体出现了不适,体重也降得厉害,但能感觉是在脱水而不是减脂。每天一去办公室就打开基金开始看,在两个正式 deadline 之前来回修改三份基金。每天中午打出来一份纸质版,拿着钢笔逐行检查,圈圈圆圆圈圈,天天年年天天。怎么还是有错误啊,又拿给了别人看,看别人都认认真真帮我改基金,逐渐收起抱怨。这种情绪在时间的作用下积分,直到婉莹跟我说你是不是最近工作压力大而且我感受到了,而得到释放。我在家鬼哭狼嚎,我怎么像个书呆子一直改这个破玩意儿啊,我不是自由的人吗,that’s not me,哭了好一阵我又去健身房哭,边跑边哭。后来婉莹说,嗯,自己满脑子都在拍 MV。哭玩改,改完再哭,哭是很必要的。于是我想起来大一军训时候,我们学校要在凌晨去漆黑的中山陵拉练,回来我衣服都没脱直接倒在床上,大哭起来,其他三个舍友站着看着我,说她怎么了,另一个人说,累了吧。我哭得更起劲,想着说,不是来上学的吗。

对啊,生活就是充满惊喜。我不是来读书的吗,我不是来搞科研的吗,我不是来 make it a better place 的吗?那种感觉就是有个人在说,不是,你只是在改变自己,而后自恰。

hb 说基金申请书里只有20%有用,80%是结构,但这80%不能少。令人崩溃的是这不能少的80%,一个问题,能不能降到70%?

「总是有点错误」后的提交

上传,生成草稿,打印,检查,继续上传如此循环直到我真的一眼都不想看基金申请书了。期间我订阅了 Netflix,Medium,Audible,升级了科学上网,办理了入台证,办了健身卡,换了 iPhone XS,但是 OSMO Pocket 和理光 GRIII 我忍住了。这是一场哄自己再去改改的过程,太艰难了,8号下午我果断提交,晚上跟婉莹吃了晚饭,还见到了小爱老师,期间婉莹说如果她在忙工作但是我叫她出来吃饭,她知道忙但还是会来。我说我可能不行,我来了心也不在,因此就做完事情出来好好聊天。小爱老师笑着说,延迟满足。

神奇的9号周六早晨家里停电,又得去办公室,那就随便看看吧,一看又是一些小错误,后加的文献没写人名,再跟科研院的老师把申请退回来再认真修改,直到周日早晨,我真的提交了,接着睡了午觉,醒来以后看了全集 Final Table。想着改日请韩老师她们来家里吃饭,先草拟一份菜单,从 Final Table 中找到一些做菜的灵感,想起普罗旺斯炖菜,可以做成西班牙海鲜饭那样一拿出来大家都会「哇」的气氛,连锅都用西班牙海鲜饭的平底锅。电视里几乎每个主厨都说 hit my boundray 之类的,表达一种我来这里就是挑战的,我不要循规蹈矩。

是啊,我不要循规蹈矩,可是年轻时候的主厨是知道如何通下水道的。

  • MilkShake 定理第六条:不是也不做完美主义者

提交就提交,在试探到自己的边界并且认为已经做到极致后就不要犹豫了,我已经很疲惫了。我不是,也不做完美主义者。这周科研院群里不断有人要求修改,我又看了看我的基金,想着怕是没有一丝力气再修改了呢。就这样吧。

申请书就这样交上去了,不管后来的结果如何,要谢谢以上提到的诸多老师,我深知你们没有必要帮我但还是帮助了。

为什么要写基金

文章的开头,再次回顾 MilkShake 定理第一条,为什么要写基金申请书,我想有以下几点:

  • 从职业生涯的规划上来看,这是一道门槛,跟四六级差不多,你过了不代表什么,你不过就是不太适合在中国搞科研。当然美国也没有比我们更好
  • 从做科研来看,可以很实际的给实验室购置设备和元件的来源
  • 从写项目书的经验来看,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科研状况和摸清门道的机会,甚至是熟悉同事的一次经历呢?
  • 从个人成长来看,给我的播客提供素材

很多事情就没有意义,我为什么活着,因为妈妈把我生下来,然后巧了我还没有去世,但我依然觉得那 80% 的部分可以逐年下降。

尾巴

松浦米太郎有一本书叫100个基本,列举了他自己的工作基本和生活基本,比如:尝试改变看待事物的视角,拓宽幸福的范围,有事求人的同时要有被拒绝的觉悟,还有味道淡些分量少些,这些都是提炼出来的个人经验和把自己从各种漩涡中拽出来的很好的工具。在写基金的过程中,我也学着提炼自己的 MilkShake 定理,作为自己的基本。

全文提到的资料是不能外传的,但可以分享空白撰写提纲预算说明书,且写吧。

Comments

This post currently has one response

  • […] 三年前的三月我开始在国内的工作,前两个春天身心俱疲还赶上一个疫情三月(详见Doc the grind – 写在青年基金申请之后)。入职后才知道三月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最不寻常的月份。每一个新鲜的科研工作者可能都听说过春节给要给国家基金委写「贺卡」的传统,这是因为每年三月是基金为集中受理基金的月份。我们仔细观察这份 2021年科研日历中的三月份: […]

发表回复

Sidebar